“以前村里水壓低、水質差,水費還與實際用水量不符,現在打開水龍頭,干凈的水就嘩嘩流出來了,多虧了人大代表的建議和縣人大的跟蹤督辦!”灌南縣百祿鎮嵇橋村黨支部書記熊衛看著新換的自來水管道,心中難掩喜悅。
這一變化的背后,是灌南縣人大常委會對《關于切實解決我縣農村供水管理存在問題的建議》的專項督辦,從人大代表深入調研傾聽民聲,到監督職能部門靶向整改落實舉措,再到縣人大常委會持續跟蹤問效,全縣11個鎮的老舊供水管網全部完成了檢修與維護工作,農村居民徹底喝上了和城區“同水源、同管網、同水質、同服務”的自來水。
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今年以來,灌南縣人大常委會緊扣年初縣第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代表提出的180余件議案建議,以全流程閉環督辦機制,推動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應”落地見效,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煥發蓬勃生機。
織密督辦網絡,搭建民意落地“連心橋”
“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不是終點,而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起點。”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廖朝兵在重點建議督辦工作部署會上強調。為確保每一條代表議案和建議都能轉化為惠民實效,縣人大常委會構建了“閉環式”督辦體系,讓民意從“紙上呼聲”變為“地上實景”。
在制度設計上,印發了《關于開展2025年度重點建議專項督辦工作實施方案》,將代表議案及重點建議辦理納入“準備—辦理—督辦—問效”全流程管理。今年人代會后,通過梳理篩選、主任會議研究審定、“一對一”精準交辦方式,從180余件議案及代表建議中精選出涵蓋了就業創業、養老服務、城市管理、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的10件進行重點督辦。
為強化督辦效能,縣人大常委會創新建立“四級聯動”機制,即主任會議成員牽頭督辦,人大機關各委室對口跟蹤推進,提寫建議代表全程參與,群眾通過數字人大、代表云家等平臺實時反饋。
“現在掃個碼就能咨詢建議辦理進度,就像給我們裝了‘監督眼’,太方便了!”新安鎮居民孫女士通過掃描“代表亮身份”二維碼,隨時關注《關于解決高鐵站地下停車場停車難問題的建議》辦理動態。今年以來,共收集重點建議辦理反饋意見建議50余條,架起了民意溝通的“快車道”。
深入現場督辦,打通民生改善“中梗阻”
“督辦工作不能坐在辦公室里看材料、看臺賬,必須到現場看實效、聽民聲、解難題。”這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黨組副書記張友明在督辦養老服務建議時的工作準則。他帶領督辦組走進觀瀾書苑惠澤長者照護之家,既細致查看適老化扶手、緊急呼叫器等硬件改造情況,現場詢問入住老人“護理員服務是否貼心”“飯菜口味是否合口”等,讓監督直抵民生最前沿。
針對代表提出的“養老服務隊伍專業水平不高”問題,督辦組現場督促縣民政部門落實《養老護理員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》,明確年內實現全縣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輪訓全覆蓋,并建立薪酬激勵機制。“現在每月都有專家來培訓,我不僅學會了如何給老人翻身擦身,還能做專業康復按摩,我們工作起來更有底氣了!”護理員周大姐的話道出了隊伍能力提升的實效。
在鄉鎮工業集中區,督辦組的腳步同樣扎實有力。針對《關于加快灌南縣鄉鎮工業集中區發展的建議》,督辦組走訪了園區企業,深入了解到產業鏈條不完善、基礎設施配套弱、要素保障不到位等瓶頸問題后,推動縣商務局牽頭制定“一園一策”發展方案,明確主導產業定位、招商方向和配套措施。如今,田樓鎮工業集中區積極對接重點行業上下游企業,推動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條。“以前產品要送到外地包裝,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完成,綜合成本降低了15%,訂單也多起來了!”園區企業負責人趙總算起“效益賬”時喜上眉梢。
督辦工作既要“督進度”,更要“解難題”。在高鐵站地下停車場,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文生帶領督辦組實地體驗停車流程,感受到相關問題后,督促縣城發集團新增了自助繳費終端,重新規劃了引導標識,引入了智能停車調度系統。“現在從進停車場到繳費離場,時間比以前縮短了一半,出差趕車再也不用慌慌張張了!”經常出差的居民盧先生連連點贊。
注重成果轉化,激活治理效能“源動力”
“建議辦理不能‘雨過地皮濕’,必須形成長效機制,才能實現從‘解決一件事’到‘辦好一類事’的躍升。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龍飛在督辦現場強調。針對《關于強化水利設施建設、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》,督辦組不僅推動縣水利局完成重點區域泵站改造,更督促盡快出臺《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辦法》,明確“誰管護、誰負責、誰受益”的責任體系,積極改善農田“靠天吃飯”的現狀。
在就業創業領域,督辦成效同樣顯著。通過對《關于扶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的建議》的跟蹤督辦,縣人社局開展了電工、焊工、家政服務等“訂單式”技能人才創業培訓1600余人次,舉辦“返鄉創業專場招聘會”等各類專場招聘會27場,達成就業意向1300余人。“我參加了縣里的電工培訓,拿到了職業資格證書,現在在開發區企業上班,月薪6000多元,比在外打工強多了,還能照顧家里!”剛入職的返鄉務工人員王師傅的話語里滿是獲得感。
代表建議的辦理,更激活了基層治理的“一池春水”。通過對《關于加大全縣犬只安全管理的建議》的督辦,縣公安部門建立了“登記—免疫—收容—執法”全鏈條管理機制,累計辦理犬只登記1000余只,開展文明養犬宣傳活動10余場,流浪犬擾民投訴量同比下降60%。“現在小區里遛狗都牽繩,再也沒見過亂竄的野狗,孩子們在樓下玩耍,我們做家長的也能放心了。”新安鎮鎮郊社區居民王大媽欣喜地說道。
截至目前,10件重點建議中,8件已取得階段性成效,2件進入長效管理階段。通過組織提寫建議代表和政府領辦部門“面對面”溝通及現場檢閱,代表滿意率均達95%以上,真正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。
“從解決‘用水難’到優化‘就業路’,從改善‘養老事’到暢通‘出行道’,我們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,也充分彰顯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與活力。未來,我們將持續以督辦‘小切口’撬動民生‘大改善’,用扎實有效的監督實踐,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,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人大力量。”灌南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廖朝兵表示。(王都)